佛學出版

耶謝桑波仁波切-大圓滿加行<皈依> - 顯慧17期
顯慧14期 - 大圓滿加行<皈依>

一、皈依的對象

皈依三寶是佛教的特殊內容。每個宗教都有皈依(信仰的對像),但是皈依的對象各不相同,有的宗教皈依神、有的宗教皈依山、有的宗教皈依太陽、 有的宗教皈依水、有的宗教皈依動物。我們皈依的對象是三寶(佛、法、僧),這就是佛教的特殊之處。寧瑪巴(前譯派)的傳承中,在西元十二世紀初時, 出現一位很有學問的大成就者茸松瑪哈班智達,他寫出佛教的五個優越之處:

第一個是「所依」的優越 佛、法、僧三寶;

第二個是「見」的優越四法印;

第三個是「修」的優越三十七道品;

第四個是「行」的優越六波羅蜜;

第五個是「果」的優越超越輪迴的涅槃和大涅槃,

這五種優越是其他宗教所沒有的。

距今八百多年前,文殊菩薩化身隆千巴尊者寫下了「七寶藏」,其中的「如意藏」對以上這五種優越,有詳細的講解。

二、三寶的功德

為什麼要皈依三寶?首先,要了解三寶有什麼功德。當然,三寶的功德,即使十地菩薩也沒有辦法完全解釋,但為了讓我們的心對三寶生起堅定的信心, 所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稍加敘述:

佛是完全沒有煩惱障、所知障、業障、習氣障,而且具有圓滿究竟的智慧,同時有無限的慈悲,不受時空限制的慈悲。這種慈悲是具有能力的慈悲, 有能力拓展無限的事業,當救渡化機的因緣聚集時,會配合眾生的根器、因緣,而顯現不同的身份。渡化過程中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任何得失,完全因慈悲之故而自然化現的, 具足如上功德的是謂「佛」。

佛陀將祂自己所了解的一切,經過實證得到成就後的精華,留給將來的眾生,這些珍貴的資產就是「法」。法就是佛陀的智慧顯像,佛有什麼功德,法也是同等具足。

接受教法,安住教法實修而得到成就者,或是因緣聚集進入佛門者,不論出家、在家,不論男眾、女眾,皆可謂「僧」,他們象徵佛教的住世,也是我們學佛的指引或助伴。

三、皈依三寶為求解脫

至於學佛的弟子為什麼需要皈依?

我們內心追求的是永久的平安、快樂;然而,光靠我們自己有限的能力、智慧的確無法達到。所以,需要具足圓滿智慧、慈悲與能力的佛陀,作為我們的依祜與嚮導。

要如何才能解脫痛苦,達到真正的安樂,永遠不變的安樂?

佛陀自己已經完全證悟這樣的境界,為什麼我們也有因緣可以達到像佛一樣的成就?因為佛陀說: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這個佛性是天成、自然、本來具足的。 但是,我們現在為什麼感受不到呢?因為受根本無明的遮障,從無明而呈現「能取」和「所取」兩種執著,從能、所二執又呈現一大迷惑, 由於迷惑心我們不斷加強內心的負面性,所以,佛性本來正面的功德暫時受到遮蓋,以致混沌不覺,無法受用。

因正面功德受到蓋障的情況而顯現的迷惑相,造就我們的身、語、意。實際觀察身、語、意的來源,將會發現我們粗糙的身、語、意,其來源就是氣、脈、明點: 氣是「語」的來源,脈是「身體」的來源,明點是「意」的來源。氣、脈、明點又是怎麼形成的?未成熟前的氣、脈、明點,其非常微細的狀態是由智慧的氣、脈、明點所產生的。 推究到最後,智慧的氣、脈、明點是本性的功德所呈現的,而我們無法認識本性的功德,乃因無明而產生的迷惑心所致。

本性的功德有三,雖然實際上本性沒有所謂的一或二或三,相同或相異,但是,從相對的角度來解釋,有「空」、「明」、「明空不二」三種功德。 當我們無法認識這三種功德,而呈現無明的時候,以上所述之氣、脈、明點及身、語、意,漸漸變得粗糙,業障造得愈多,就變得更粗劣。 所以,為了清淨粗劣的身、語、意,佛陀的智慧顯現出三寶(佛、法、僧):信仰「佛」,能消除心的業障;信仰「法」,能消除語的業障;信仰「僧」,能消除身體的業障。 因此,皈依三寶的實際原因是為了清淨三門之業。

三寶的解釋有很多種,例如:佛陀的智慧身是「僧」;智慧語是「法」;智慧意是「佛」。各種解釋之間,實際上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四、皈依的條件與種類

皈依的資格條件為何?堅定的信心才是根本,否則徒具形式。是否有小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金剛乘的皈依,這些差別呢?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就三寶而言,沒有小乘的三寶、大乘的三寶或金剛乘的三寶。但是,皈依之人,其出發點、動機則有各種差別。

為了自己一個人解脫三惡道的痛苦、煩惱(三惡道就是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獲得人和天人的平安、快樂,或這一輩子的健康、順利等等,只存這樣的想法、 目標而皈依的話,自然是下根器的皈依。

如果皈依時的想法不是這樣,因為三界輪迴、六道輪迴中,出生到哪裡都是痛苦、煩惱,所以想要離開三界輪迴的痛苦, 達到涅槃的平安、快樂(涅槃一般而言有兩種:一個是阿羅漢的涅槃,還有一個是大涅槃,就是成佛。上述所言之涅槃即達到阿羅漢的成就) 以這種想法、出發點而求皈依,是中根器的皈依、小乘的皈依。

如果皈依的時候不是這麼自私的想法,而是想:為了充滿虛空的法界眾生們,能得到三寶的加持,離開三界輪迴的痛苦,究竟成佛,我從今起皈依三寶。 如是皈依則是上根器的皈依、大乘的皈依。上根器的皈依也是有顯宗與密宗的差別,若受了菩薩戒,則屬顯宗的皈依;若更受有灌頂,則自然成為金剛乘的皈依。

所以,依這樣的觀點而區分為小乘、大乘、金剛乘的皈依,而非三寶有小乘、大乘、金剛乘之別。


五、皈依的功德

經書上有云:皈依三寶的功德若是有形體的物質,虛空再大也無法容納。

皈依的功德即使如臨時障礙、一般魔障的消除等經書上記載的歷史故事,幾天也講不完。

皈依是消除邪見而生之障礙或業障的特別方法。我們當然是在沒有邪見且具備正確信心的情形下,才能接觸到佛法,但是在心尚未達到相當程度的穩定之前, 很容易受影響、起變化。所以,皈依能避免在將來的修行道上,受到邪見的障礙和影響。

皈依後的正確行止

皈依時既然受了皈依戒,則按照戒律應該做的是什麼?不應該做的是什麼?應當有所了解。

皈依「佛」後,應對佛陀生起信心、恭敬心,而且佛陀的事業化身,像法照、佛像等,我們應視為如佛陀一般,恭敬頂禮。 佛法傳布各地,因傳統習俗不同,佛像也有不一樣的顯像,印度、西藏、中國、泰國、日本等地,佛像的姿態和容貌都有一點差別。 在泰國,佛像的頭頂是尖尖的,因為小乘的經典上有載:佛陀的弟子目健蓮尊者為尋找佛陀身光的頂端,以神通力飛到三界之最高處, 也無法找到,所以當地的佛教徒認為 釋迦摩尼佛的頭頂是尖的。即使如此,對佛陀信仰與尊敬者,依然得到佛陀的加持。 配合所渡化機的習氣,顯現出不同樣貌的各種佛像,不論中國式、印度式、西藏式,我們應沒有差別對待,最重要的是從內心生起信心,如真佛在前,以這樣的信心禮拜、恭敬。

皈依「法」以後,任何載有 釋迦摩尼佛教法內容的,不管是中文、藏文、英文等,都應一樣的心存恭敬與尊敬,不可隨便丟棄, 或放在不乾淨之處,盡可能放在比較高的地方。

皈依「僧」之後,所有進入佛門者,不管是出家眾、在家眾、男眾、女眾,都是我們尊敬、恭敬的對象。

六、皈依後什麼是不可做的

皈依佛之後,佛就是我們永久的依靠,為求解脫絕不能再皈依外道,並不是捨棄或是反對他們,因為我們皈依的時候,口中唸誦和心裏所想的是:誓願天地裡所有的眾生一齊皈依, 包含天人、阿修羅等,所以並非捨棄外道天神。

皈依法以後,不傷害眾生,如果有能力且因緣聚集時,應盡量幫助眾生。

皈依僧之後,由於我們的心尚未堅定,應盡量不接近邪見的眾生,因為邪見的眾生不相信因果業、不相信看不到的事物 (即不相信下輩子、不相信過去、不相信未來、不相信輪迴),具有這些強烈的習氣。如果我們有堅定的心、能力和因緣時,當然應設法幫助他們革除邪見, 但是未達這種程度之前,我們應保持相當距離,不要影響到自己對三寶的信心,這是皈依僧後應該注意的事項。

此外,皈依三寶之後,平日應隨時供養三寶。例如,每天三餐之前,菜餚美食先供養三寶,這也是為自己累積福、慧資糧的方法,同時也是消除自己過去因吝嗇等煩惱所造習氣 、業障的殊勝方法。這並不代表三寶需要飲食或衣飾。三界裡有許多貧窮的眾生,雖然餓鬼道是我們具業障的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但是人道裡也有很多飢餓、貧窮的眾生, 他們的煩惱、痛苦都是吝嗇心的業力所顯現的果報,我們供養三寶飲食衣飾,是為了消除眾生的這種痛苦、煩惱,能夠達到三寶的加持。或者,在飲食的時候如經書上所教, 以佈施的心態觀想:我們身上幾萬、幾億個細胞受到供養,這樣吃一餐也能行供養和佈施波羅密,累積福德資糧。

總之,我們應隨時向三寶祈請,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向三寶祈請,不傷害眾生,盡量幫助眾生,願所有的眾生得到三寶的加持。以上是皈依後的正確心態和行止。

加入好友

佛學出版


紅寶石珠鍊

持明空行母歡喜之紅寶石珠鍊

此部註釋典籍,主要講述佛教的來源,以及大乘教法、密乘教法在印度如何發展廣傳,傳入西藏後,如何完整承繼、完美融合所有佛陀教義的精華

藍寶石

大圓滿傳承源流 - 藍寶石

全新改版,由圓慧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2016 年10月上市發行。全書一套兩冊精裝,內附大圓滿傳承上師精製彩色唐卡,共十三幅,傳承上師圖像近百張

三學寶庫-照亮的明燈

三學寶庫-照亮的明燈

希望拜讀「三學寶庫」的有緣者,能藉此對佛法產生正確的概念,透過正知見的前導,身與心得以專注學習、精進實修佛法的精髓,做一個真正的修行者

深奧明鏡

深奧明鏡

法王 紐修堪仁波切轉世之藏文著作

顯慧期刊

顯慧期刊

第29期-綠度母精進法會開示
第28期-煙供佛法開示
第27期-佛法的根本關鍵
第26期-放天馬功德開示

法音集

法音集

1.遙呼上師     6.蓮師如意頌
2.蓮師傳記     7.阿彌陀佛
3.海生蓮師     8.觀音心咒
4.蓮師心咒     9.藥師佛
5.蓮師財神   10.綠度母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