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佛法開示

耶谢桑波仁波切-大圆满加行《参》皈依
大圆满加行《参》皈依

皈依的对象

皈依三宝是佛教的特殊内容。每个宗教都有皈依(信仰的对像),但是皈依的对象各不相同,有的宗教皈依神、有的宗教皈依山、有的宗教皈依太阳、 有的宗教皈依水、有的宗教皈依动物。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佛、法、僧),这就是佛教的特殊之处。宁玛巴(前译派)的传承中,在西元十二世纪初时, 出现一位很有学问的大成就者茸松玛哈班智达,他写出佛教的五个优越之处:

第一个是“所依”的优越──佛、法、僧三宝;
第二个是“见”的优越──四法印;
第三个是“修”的优越──三十七道品;
第四个是“行”的优越──六波罗蜜;
第五个是“果”的优越──超越轮回的涅槃和大涅槃,
这五种优越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
距今八百多年前,文殊菩萨化身隆千巴尊者写下了“七宝藏”,其中的“如意藏”对以上这五种优越,有详细的讲解。

三宝的功德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首先,要了解三宝有什么功德。当然,三宝的功德,即使十地菩萨也没有办法完全解释,但为了让我们的心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 所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稍加叙述:

佛是完全没有烦恼障、所知障、业障、习气障,而且具有圆满究竟的智慧,同时有无限的慈悲,不受时空限制的慈悲。这种慈悲是具有能力的慈悲, 有能力拓展无限的事业,当救渡化机的因缘聚集时,会配合众生的根器、因缘,而显现不同的身份。渡化过程中没有任何执着、没有任何得失,完全因慈悲之故而自然化现的, 具足如上功德的是谓“佛”。

佛陀将祂自己所了解的一切,经过实证得到成就后的精华,留给将来的众生,这些珍贵的资产就是“法”。法就是佛陀的智慧显像,佛有什么功德,法也是同等具足。

接受教法,安住教法实修而得到成就者,或是因缘聚集进入佛门者,不论出家、在家,不论男众、女众,皆可谓“僧”,他们象征佛教的住世,也是我们学佛的指引或助伴。

皈依三宝为求解脱

至于学佛的弟子为什么需要皈依?

我们内心追求的是永久的平安、快乐;然而,光靠我们自己有限的能力、智慧的确无法达到。所以,需要具足圆满智慧、慈悲与能力的佛陀,作为我们的依祜与向导。

要如何才能解脱痛苦,达到真正的安乐,永远不变的安乐?

佛陀自己已经完全证悟这样的境界,为什么我们也有因缘可以达到像佛一样的成就?因为佛陀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这个佛性是天成、自然、本来具足的。 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感受不到呢?因为受根本无明的遮障,从无明而呈现“能取”和“所取”两种执着,从能、所二执又呈现一大迷惑, 由于迷惑心我们不断加强内心的负面性,所以,佛性本来正面的功德暂时受到遮盖,以致混沌不觉,无法受用。

因正面功德受到盖障的情况而显现的迷惑相,造就我们的身、语、意。实际观察身、语、意的来源,将会发现我们粗糙的身、语、意,其来源就是气、脉、明点: 气是“语”的来源,脉是“身体”的来源,明点是“意”的来源。气、脉、明点又是怎么形成的?未成熟前的气、脉、明点,其非常微细的状态是由智慧的气、脉、明点所产生的。 推究到最后,智慧的气、脉、明点是本性的功德所呈现的,而我们无法认识本性的功德,乃因无明而产生的迷惑心所致。

本性的功德有三,虽然实际上本性没有所谓的一或二或三,相同或相异,但是,从相对的角度来解释,有“空”、“明”、“明空不二”三种功德。 当我们无法认识这三种功德,而呈现无明的时候,以上所述之气、脉、明点及身、语、意,渐渐变得粗糙,业障造得愈多,就变得更粗劣。 所以,为了清净粗劣的身、语、意,佛陀的智慧显现出三宝(佛、法、僧):信仰“佛”,能消除心的业障;信仰“法”,能消除语的业障;信仰“僧”,能消除身体的业障。 因此,皈依三宝的实际原因是为了清净三门之业。

三宝的解释有很多种,例如:佛陀的智慧身是“僧”;智慧语是“法”;智慧意是“佛”。各种解释之间,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加入好友

仁波切佛法开示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