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出版

耶谢桑波仁波切-大圆满加行<皈依> - 显慧17期
显慧14期 - 大圆满加行<皈依>

一、皈依的对象

皈依三宝是佛教的特殊内容。每个宗教都有皈依(信仰的对像),但是皈依的对象各不相同,有的宗教皈依神、有的宗教皈依山、有的宗教皈依太阳、 有的宗教皈依水、有的宗教皈依动物。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佛、法、僧),这就是佛教的特殊之处。宁玛巴(前译派)的传承中,在西元十二世纪初时, 出现一位很有学问的大成就者茸松玛哈班智达,他写出佛教的五个优越之处:

第一个是“所依”的优越 佛、法、僧三宝;

第二个是“见”的优越四法印;

第三个是“修”的优越三十七道品;

第四个是“行”的优越六波罗蜜;

第五个是“果”的优越超越轮回的涅槃和大涅槃,

这五种优越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

距今八百多年前,文殊菩萨化身隆千巴尊者写下了“七宝藏”,其中的“如意藏”对以上这五种优越,有详细的讲解。

二、三宝的功德

为什么要皈依三宝?首先,要了解三宝有什么功德。当然,三宝的功德,即使十地菩萨也没有办法完全解释,但为了让我们的心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 所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稍加叙述:

佛是完全没有烦恼障、所知障、业障、习气障,而且具有圆满究竟的智慧,同时有无限的慈悲,不受时空限制的慈悲。这种慈悲是具有能力的慈悲, 有能力拓展无限的事业,当救渡化机的因缘聚集时,会配合众生的根器、因缘,而显现不同的身份。渡化过程中没有任何执着、没有任何得失,完全因慈悲之故而自然化现的, 具足如上功德的是谓“佛”。

佛陀将祂自己所了解的一切,经过实证得到成就后的精华,留给将来的众生,这些珍贵的资产就是“法”。法就是佛陀的智慧显像,佛有什么功德,法也是同等具足。

接受教法,安住教法实修而得到成就者,或是因缘聚集进入佛门者,不论出家、在家,不论男众、女众,皆可谓“僧”,他们象征佛教的住世,也是我们学佛的指引或助伴。

三、皈依三宝为求解脱

至于学佛的弟子为什么需要皈依?

我们内心追求的是永久的平安、快乐;然而,光靠我们自己有限的能力、智慧的确无法达到。所以,需要具足圆满智慧、慈悲与能力的佛陀,作为我们的依祜与向导。

要如何才能解脱痛苦,达到真正的安乐,永远不变的安乐?

佛陀自己已经完全证悟这样的境界,为什么我们也有因缘可以达到像佛一样的成就?因为佛陀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这个佛性是天成、自然、本来具足的。 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感受不到呢?因为受根本无明的遮障,从无明而呈现“能取”和“所取”两种执着,从能、所二执又呈现一大迷惑, 由于迷惑心我们不断加强内心的负面性,所以,佛性本来正面的功德暂时受到遮盖,以致混沌不觉,无法受用。

因正面功德受到盖障的情况而显现的迷惑相,造就我们的身、语、意。实际观察身、语、意的来源,将会发现我们粗糙的身、语、意,其来源就是气、脉、明点: 气是“语”的来源,脉是“身体”的来源,明点是“意”的来源。气、脉、明点又是怎么形成的?未成熟前的气、脉、明点,其非常微细的状态是由智慧的气、脉、明点所产生的。 推究到最后,智慧的气、脉、明点是本性的功德所呈现的,而我们无法认识本性的功德,乃因无明而产生的迷惑心所致。

本性的功德有三,虽然实际上本性没有所谓的一或二或三,相同或相异,但是,从相对的角度来解释,有“空”、“明”、“明空不二”三种功德。 当我们无法认识这三种功德,而呈现无明的时候,以上所述之气、脉、明点及身、语、意,渐渐变得粗糙,业障造得愈多,就变得更粗劣。 所以,为了清净粗劣的身、语、意,佛陀的智慧显现出三宝(佛、法、僧):信仰“佛”,能消除心的业障;信仰“法”,能消除语的业障;信仰“僧”,能消除身体的业障。 因此,皈依三宝的实际原因是为了清净三门之业。

三宝的解释有很多种,例如:佛陀的智慧身是“僧”;智慧语是“法”;智慧意是“佛”。各种解释之间,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皈依的条件与种类

皈依的资格条件为何?坚定的信心才是根本,否则徒具形式。是否有小乘的皈依、大乘的皈依、金刚乘的皈依,这些差别呢?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 就三宝而言,没有小乘的三宝、大乘的三宝或金刚乘的三宝。但是,皈依之人,其出发点、动机则有各种差别。

为了自己一个人解脱三恶道的痛苦、烦恼(三恶道就是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获得人和天人的平安、快乐,或这一辈子的健康、顺利等等,只存这样的想法、 目标而皈依的话,自然是下根器的皈依。

如果皈依时的想法不是这样,因为三界轮回、六道轮回中,出生到哪里都是痛苦、烦恼,所以想要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 达到涅槃的平安、快乐(涅槃一般而言有两种:一个是阿罗汉的涅槃,还有一个是大涅槃,就是成佛。上述所言之涅槃即达到阿罗汉的成就) 以这种想法、出发点而求皈依,是中根器的皈依、小乘的皈依。

如果皈依的时候不是这么自私的想法,而是想:为了充满虚空的法界众生们,能得到三宝的加持,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究竟成佛,我从今起皈依三宝。 如是皈依则是上根器的皈依、大乘的皈依。上根器的皈依也是有显宗与密宗的差别,若受了菩萨戒,则属显宗的皈依;若更受有灌顶,则自然成为金刚乘的皈依。

所以,依这样的观点而区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的皈依,而非三宝有小乘、大乘、金刚乘之别。


五、皈依的功德

经书上有云:皈依三宝的功德若是有形体的物质,虚空再大也无法容纳。

皈依的功德即使如临时障碍、一般魔障的消除等经书上记载的历史故事,几天也讲不完。

皈依是消除邪见而生之障碍或业障的特别方法。我们当然是在没有邪见且具备正确信心的情形下,才能接触到佛法,但是在心尚未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之前, 很容易受影响、起变化。所以,皈依能避免在将来的修行道上,受到邪见的障碍和影响。

皈依后的正确行止

皈依时既然受了皈依戒,则按照戒律应该做的是什么?不应该做的是什么?应当有所了解。

皈依“佛”后,应对佛陀生起信心、恭敬心,而且佛陀的事业化身,像法照、佛像等,我们应视为如佛陀一般,恭敬顶礼。 佛法传布各地,因传统习俗不同,佛像也有不一样的显像,印度、西藏、中国、泰国、日本等地,佛像的姿态和容貌都有一点差别。 在泰国,佛像的头顶是尖尖的,因为小乘的经典上有载:佛陀的弟子目健莲尊者为寻找佛陀身光的顶端,以神通力飞到三界之最高处, 也无法找到,所以当地的佛教徒认为 释迦摩尼佛的头顶是尖的。即使如此,对佛陀信仰与尊敬者,依然得到佛陀的加持。 配合所渡化机的习气,显现出不同样貌的各种佛像,不论中国式、印度式、西藏式,我们应没有差别对待,最重要的是从内心生起信心,如真佛在前,以这样的信心礼拜、恭敬。

皈依“法”以后,任何载有 释迦摩尼佛教法内容的,不管是中文、藏文、英文等,都应一样的心存恭敬与尊敬,不可随便丢弃, 或放在不干净之处,尽可能放在比较高的地方。

皈依“僧”之后,所有进入佛门者,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男众、女众,都是我们尊敬、恭敬的对象。

六、皈依后什么是不可做的

皈依佛之后,佛就是我们永久的依靠,为求解脱绝不能再皈依外道,并不是舍弃或是反对他们,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口中念诵和心里所想的是:誓愿天地里所有的众生一齐皈依, 包含天人、阿修罗等,所以并非舍弃外道天神。

皈依法以后,不伤害众生,如果有能力且因缘聚集时,应尽量帮助众生。

皈依僧之后,由于我们的心尚未坚定,应尽量不接近邪见的众生,因为邪见的众生不相信因果业、不相信看不到的事物 (即不相信下辈子、不相信过去、不相信未来、不相信轮回),具有这些强烈的习气。如果我们有坚定的心、能力和因缘时,当然应设法帮助他们革除邪见, 但是未达这种程度之前,我们应保持相当距离,不要影响到自己对三宝的信心,这是皈依僧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此外,皈依三宝之后,平日应随时供养三宝。例如,每天三餐之前,菜肴美食先供养三宝,这也是为自己累积福、慧资粮的方法,同时也是消除自己过去因吝啬等烦恼所造习气 、业障的殊胜方法。这并不代表三宝需要饮食或衣饰。三界里有许多贫穷的众生,虽然饿鬼道是我们具业障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但是人道里也有很多饥饿、贫穷的众生, 他们的烦恼、痛苦都是吝啬心的业力所显现的果报,我们供养三宝饮食衣饰,是为了消除众生的这种痛苦、烦恼,能够达到三宝的加持。或者,在饮食的时候如经书上所教, 以布施的心态观想:我们身上几万、几亿个细胞受到供养,这样吃一餐也能行供养和布施波罗密,累积福德资粮。

总之,我们应随时向三宝祈请,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向三宝祈请,不伤害众生,尽量帮助众生,愿所有的众生得到三宝的加持。以上是皈依后的正确心态和行止。

加入好友

佛学出版


红宝石珠链

持明空行母欢喜之红宝石珠链

此部注释典籍,主要讲述佛教的来源,以及大乘教法、密乘教法在印度如何发展广传,传入西藏后,如何完整承继、完美融合所有佛陀教义的精华

蓝宝石

大圆满传承源流 - 蓝宝石

全新改版,由圆慧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在2016 年10月上市发行。全书一套两册精装,内附大圆满传承上师精制彩色唐卡,共十三幅,传承上师图像近百张

三学宝库-照亮的明灯

三学宝库-照亮的明灯

希望拜读“三学宝库”的有缘者,能藉此对佛法产生正确的概念,透过正知见的前导,身与心得以专注学习、精进实修佛法的精髓,做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深奧明鏡

深奧明鏡

法王 纽修堪仁波切转世之藏文著作

显慧期刊

显慧期刊

第29期-绿度母精进法会开示
第28期-烟供佛法开示
第27期-佛法的根本关键
第26期-放天马功德开示

法音集

法音集

1.遥呼上师     6.莲师如意颂
2.莲师传记     7.阿弥陀佛
3.海生莲师     8.观音心咒
4.莲师心咒     9.药师佛
5.莲师财神   10.绿度母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