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千五百六十一年前,賢劫千佛第四尊佛釋迦牟尼,在印度菩提嘎雅的金剛座上獲證菩提(成佛),為渡一切眾生而宣說八萬四千法門,並於涅槃前預言祂的化身,即與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眾生特別有緣的蓮花生大士,將大轉密乘法輪,開展另一番利益眾生的殊勝事業。
佛陀所傳的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有小乘、大乘、金剛乘,皆以利益眾生為目的,配合眾生各自因緣和根器不同,施以適合的法教,這也是佛陀宣說無量法門的用意所在。印度為佛教發源地,傳衍各地的情況如下:泰國、緬甸、斯里蘭卡一帶以弘揚小乘(上座部佛教)教法為主;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等是大乘教法興盛的國度;在西藏、尼泊爾、不丹則普遍教授金剛乘的密法。綜觀教法雖有種種不同之處,但主要的宗旨在於調伏眾生內心解脫痛苦煩惱,獲得究竟安樂。
小乘教法以自解脫為宗旨,最高成就為阿羅漢果位;大乘教法(顯宗)如中觀、唯識、禪、淨土等宗派,不以個人解脫為足,行菩薩道渡一切眾生苦厄,經三大阿僧祇劫圓滿福慧資糧而成佛;金剛乘教法(密宗),以果為道實現菩提心,具甚深見和無量善巧,是所有佛陀教法中最深奧和廣泛的法門。
佛陀的教法已宣揚至全世界許多國家,在西藏蓬勃發展的是包含顯、密在內的完整教法。雖然在第六世紀佛教即已傳入西藏,但從第八世紀蓮花生大士來到西藏創立桑耶寺,到第十一世紀間,是藏傳佛教真正興盛廣傳的時期,史稱「前譯派」、「舊譯派」或「寧瑪派」,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傳承中最早創立者,也是藏傳佛教一切教法的源頭,完整保存了佛陀所有的珍貴法教。到了第十一世紀後,才有「薩迦」、「噶居」、「格魯」等新譯派(薩瑪派),形成了當今的四大教派。四個主要傳承對佛陀教法的解釋和實踐或有不同,但核心思想與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尊貴的大恩德上師耶謝桑波仁波切師承舊譯派(寧瑪派)。寧瑪派傳承的教法可分為兩種:(1)佛語遠傳:起源於普賢王如來佛、歡喜金剛、比瑪拉密扎、蓮花生大士等等持明成就者代代相傳而來的法脈系統。(2)伏藏近傳:是按照蓮花生大士所預言的時間、地點、化機等,因緣成熟時出現的伏藏師所取出的教法。爲了讓未來有緣的眾生得以聆聽及領受完整、深奧、近傳、無污染及無漏加持的密法,故予以伏藏。
第一世與第二世敦珠法王,即大伏藏師察同敦珠林巴(1835-1904年)與大伏藏師敦珠卓杜林巴(1904-1987年),各自發掘出許多伏藏正法,這兩位大伏藏師所取出的伏藏法即為現今的「敦珠新巖藏正法」,其教法精深且言簡意賅,加持極為暖熱,成為僧俗修行者普遍實修的廣大伏藏法。
第二世敦珠法王即是尊貴的大恩德上師耶謝桑波仁波切的傳承上師。這個傳承是非常近傳與珍貴,沒有受到任何染污,也沒有任何毀壞三昧耶的情形,所以傳承的加持和成就是極為殊勝與快速的。敦珠新巖藏法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常簡潔、直接與精確。因此非常適合當今的實修者。
第三世敦珠法王敦珠桑傑貝瑪謝巴仁波切誕生於雪域藏區,由眾多新舊派之大成就法王和上師們共同認證為無可爭議的二世敦珠法王化身,並在賈札法王桑傑多傑仁波切主持下,圓滿完成認證坐床大典。爾後,在賈札法王的精心照護下,接受了無上密的大部分灌頂、口傳和講解。
第三世敦珠法王於白額雪山進行三年閉關之後,應耶謝桑波仁波切的邀請至桑耶紀念佛學院,主持增建大殿的開光啟用典禮。圓滿出關後的首年,隨即應允耶謝桑波仁波切的懇請,至桑耶紀念佛寺傳賜第一世敦珠法王(大伏藏師察同敦珠林巴)與第二世敦珠法王(大伏藏師敦珠卓杜林巴)新巖傳全集之灌頂和口傳等。二零一七年更受邀於檳城桑耶利生林(佛寺)以及吉隆坡,賜予大眾敦珠新巖藏三根本灌頂等。
耶謝桑波仁波切是前世(二世)敦珠法王的親弟子,因為過去清淨的三昧耶,傳承的金線未污染,故殊勝的化身無礙地顯現於耶謝桑波仁波切的祈願中。
欲詳第三世敦珠法王的傳記及金鍊般的傳承歷史,可拜讀「紅寶石珠鍊」典籍。
仁波切是敦珠新巖藏法的法脈傳承持有者之一。二世敦珠法王的長子董瑟聽列諾布法王如此寫道:
在賜予仁波切的長壽祈請文中如此寫道:
寧瑪巴傳承的法教中,以大圓滿法(阿底瑜伽,藏文:卓巴千波,簡稱“卓千”)最為殊勝,是所有訣竅的精華,具有直指心性、聽聞後得解脫的功德,是九乘的頂髻,蘊含即身成佛的訣竅,擁有舉世尊崇的價值,更是長劫難遇、珍貴稀有。
紐修堪法王是當代大圓滿法成就上師中的翹楚,視仁波切為心子,將所有大圓滿法的精髓,如滿瓶傾瀉般毫無遺漏地傳賜予了尊貴的耶謝桑波仁波切,並賜予代表「智慧身」的〝與我無二法相〞的隆千巴尊者佛像;賜予代表「智慧語」的〝《法界藏》〞;賜予代表「智慧意」的〝隆千巴尊者舍利藥丸〞。又云:「為自利實修大圓滿法,日後為利他而傳大圓滿法。」紐修堪法王更以耶謝桑波之名作了以下祈請文:
並賜予仁波切「卓千堪布耶謝桑波」的稱號。我們的精神導師─耶謝桑波仁波切,繼承了大圓滿法的教法,掌握了一生成佛的訣竅,成為這最殊勝法門的持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