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趨入饒益一切眾生、累積福慧資糧的廣大佛子行徑時,首需了解:做任何善事,要有正確、圓滿的方法,至關重要。否則,雖有清淨善心和福德因緣接觸佛法且能勤勉累積善行,未循正確、圓滿的方法,終必功效有限。
因為過去生累積善事的結果,今世得以接觸 釋迦牟尼佛陀的殊勝教法,並能生起堅定的信心,聞思教法後善用閒暇時間實際修持,以累積經驗與體悟。所以,獲此人身是非常有意義、非常有福報、非常幸運、非常珍貴的。殊勝的因緣匯集於一身,若能進而掌握正確的方法與訣竅,將令此善果更加圓滿。
什麼是正確、圓滿的方法?釋迦牟尼佛陀在三寶憶念經(即「隨念三寶經」)中揭示「法」的功德,舉出「初善」、「中善」、「後善」三要點,想要掌握正確、圓滿的實踐方法,必先了解此三者的意義與內容,了解後奉行不悖即是正確、圓滿累積善事,直至福慧二資糧圓滿即臻成佛之境。
「初善」意指:累積善事之人,一開始的出發點與目的正確、圓滿,且具有菩提心。菩提心的內容非常深奧廣泛:一切諸佛共和不共成就的來源即是菩提心;釋迦牟尼佛陀教法中,大乘教法的基礎就是菩提心,道也是菩提心,果也是菩提心;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無限大慈大悲的加持、功德、事業的來源也是菩提心。
唯有佛能完全了知菩提心的內容,此時我們只能粗淺地認識: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以及「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依寂天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論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兩種,為善之初如何升起正確的動機或發願,訣竅就在「願菩提心」。「願菩提心」就是行善者內心的初衷,在一剎那的念頭中具備「無限慈悲」的功德,即已正確升起願菩提心。
「慈心」的本質是:希望達到快樂或一切正面的功德,以及它的因或來源(就是累積善事);「悲心」的本質是:希望離開痛苦煩惱,以及它的因或來源(就是造惡業)。「遠離痛苦煩惱的因與果,獲得平安快樂的因與果」這種想法即是慈悲。我們累積善事時的心願,若是為了所有遍滿虛空的法界一切眾生們,能夠達到平安快樂以及平安快樂的因,並獲得究竟、圓滿的平安快樂──即成就佛果,這就是無限慈心;希望所累積的善事功德,令遍滿虛空的法界眾生們,遠離離開痛苦、消除煩惱、清淨業障……這種想法就是無限的悲心。
每個眾生的內心都存在著有限的慈悲,連平常我們認為凶惡的眾生也不例外,例如老虎、獅子……對其子女亦會自然流露保護、養育等有限的慈悲心,就如佛經所言:每個眾生皆具佛性如來藏的功德。只因無始以來,眾生不斷地在輪迴中累積非常重的負面習氣,如自私、我執習氣,形成非常強烈的分別心、利己排他之心,內心的貪、瞋、痴、傲慢、妒嫉、吝嗇……的想法一秒鐘都沒停下來過,讓自己像狂風中的燈焰一樣,沒有機會甦醒、散發自己本來具有的無限大慈大悲的智慧光明。
因為習氣的緣故,要從內心自然發出無限大慈大悲之念,誠為難事。現在,則源於宿昔善業的因緣成熟,令我們擁有殊勝的人身以及殊勝的因緣接觸佛法,而且非常幸運地得到正確的方法、訣竅,若能將訣竅牢記在心,隨時不斷練習,有朝一日必定會自然生起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成效的遲速,端看能否盡心盡力、持之以恆。沒有實踐當然不會有進步,就如雙腳不動,哪裡也到達不了;如果不如實行持,無法累積經驗,內心的正面功德不但不會增長,反而因無始以來的負面習氣所障礙,更退化萎縮!幸運獲得如此殊勝的方法,若荒廢不用,就真的太可惜了。
不僅只是在今天持誦綠度母咒時練習,而是要在每次有機會累積善事之前,必先由內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出發點,是否具備無限大慈大悲的功德。雖然,剛開始必須先從內心刻意造作,但是練習達到一定的程度後,自然而然會從內心產生。因為過去的所有成就者們也是經過不斷練習而達到菩提心的成就,現在也是,將來也是,能否躋身成就者之列,全看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實際身體力行。世間法也是如此,肚子餓的時候需要自己進食才能填飽,否則別人告訴你食物有多美味,或是自己看到、聞到、知道食物的美味,都不能解決自己的飢餓。同樣地,雖然了解佛法,讀過很多經書,也接觸許多善知識,聽到無數妙法,卻沒有時間實修,勉強只能算是結緣,雖然結緣的功德不可思議,但要完全解脫痛苦、消除煩惱,從內心完全甦醒本來具有的大慈大悲的智慧光明,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夢。
所以,一定要敦促自己努力實修,時時刻刻觀察內心的想法,以正確的方式調整,不能再浪費時間、生命、體力和精神,因為具足殊勝福報功德的人身非常難得稀有。尤其,末法時代的障礙非常多,生命、時間非常有限,稍縱即逝,將來想再度獲得接觸佛法的殊勝善因緣,更是非常非常困難。過去沒有這麼幸運的因緣,以致現在還身陷輪迴、煩惱纏縛;如果昔日能接觸如此殊勝教法,早已解脫輪迴、遠離煩惱痛苦。所幸,現在還來得及,已經接觸這麼殊勝的教法,千萬要珍惜,如果浪費、錯過了,機會難再。
「中善」指的是專心。在身、語、意三門合作累積善事的過程中,除了以正確的發心做基礎外,尚需「專心」貫徹始終。身、語、意三者之中,意(心)為主宰,如果身體在佛堂裡,心思遊蕩在超級市場,端坐在墊子上的只是一個虛有其表的空殼子,就世俗而言,空殼毫無用處,佛法上更是如此,所以應保持專心,不讓心思渙散。如果心不專一,所有正面的功德、佛法的加持、傳承的加持,都難以注入心續,因為散漫的心迷迷糊糊,就像是乾淨的水,一直不停地擾動時,難以呈現任何影像,只有心靜如水,無波的水面才能映現萬象。所以,散漫、分別的心,未經收攝定於一處,很難期望達到結果。
雖然我們的心非常野、非常散漫、很難調伏、很難掌握,也很難壓制,但實際的做法只需轉變想法而已,念頭一轉,生起耐心、忍辱心、恆心……有這些力量的支撐,「專心」並不是很困難。心向外放逸的習慣,非短暫時日所成,皆因無始以來到現在,心一直不停地東奔西跑才變得積習難改。所以,心散亂往外跑時,立刻抓回來,第二次跑出去,再抓回來,第三次跑出去,再抓回來……如此不斷練習以正念攝心,心向外奔馳的能力將慢慢削弱,安住的能力則日益增強。更何況,現在有正確的方式調整,加上諸佛菩薩的加持、殊勝教法的加持、傳承上師的加持以及自己的信心,散漫不羇的心更容易調伏。
除此之外,專心的功德能隔離世間一切負面徵兆、現象的干擾,撥開、看穿世間的一切迷惑相。雖然,具緣、有心、口誦、身修,但是負面的徵兆、負面的現象侵襲時,心如果沒有定力,就像攀登沙丘,上去兩步滑下來一步,甚至起煩惱、發脾氣、鬧情緒時,上去兩步可能下來兩步或下來三、四步,徒勞無功,登頂則更加困難。了解專心的重要性,隨時提醒自己專心及檢視有無具備「中善」的條件,如此能完全得到正面的加持,豁免負面徴兆與現象的影響。
「後善」就是累積善行後,將功德以正確的方式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凡夫眾生狹隘的心量所累積的功德都是“有漏”的功德,非常有限而且很容易消失,即使功德沒有消失,將來出現的善果亦是短暫的,無法永久、廣泛、穩定。未將功德以正確的方式迴向,任何障礙都可能導致毀壞,例如:突然產生負面的情緒,或前一分鐘真心誠意地做善事,下一分鐘忽覺不妥而產生後悔……等想法,辛苦累積的功德也因此消失。如果做比較大型或耗時的善事,可能因為預料的結果未及時顯現,馬上後悔覺得白忙一場,又再看看其他沒有做善事的人,也沒有過得不好或招致什麼災禍……這樣的想法一出現,剎那間功德全都煙消雲散!
這些想法都是因為沒有完全了解佛法的實際內容、因果業的實際內容,才萌生的錯誤觀念。因果業有「引業」與「滿業」之別,有些“引業是正面的,滿業是負面的”,也有“引業是負面的,滿業是正面的”等等情形,比如說:有些眾生雖然因業力的牽引投生到畜牲道,但遇到好主人,備受寵愛,過的日子比人道好,這就是“引業是負面的,滿業是正面的”;又有些則是累積福慧資糧不足,雖轉生為人道,過得卻是乞討的日子,連三餐都無法溫飽,或必須從事造惡業的行業以謀生,這就是“引業是正面的,滿業是負面的”。
所以,無始而來所造的種種業力,以現在有限的心識,很難判斷: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是不是自己播下的惡因而自作自受?別人擁有的善果,是不是他所播下的善因而業果成熟?凡夫眾生的我們連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如何能以自己的無明心洞悉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業實際情況?所以,常碰到有些人會說:「我常常做善事,為什麼還這麼不順利?而某某人什麼好事都沒做,卻一帆風順?」一剎那浮現這種否定因果業的迷思,所做的都白費工夫,反而因毀謗佛法,造下謗法的因果業,殊不知,種善因必定結善果,若過去生未種惡因,今生或來世耗時百年也遍尋不著惡果。
所以,正確迴向功德後,即使過去的習氣引生上述這些念頭,所累積的功德也不會因此消失,沒有產生負面的想法、負面的障礙,迴向之後的功德將一直增加,連睡眠時都不斷累積,直到自己成佛為止,這就是迴向的特殊功德。
這麼殊勝的方法,源自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陀,且流傳予後世有緣的化機。世間的父母、達官貴人或一國之尊沒有能力教我們這麼殊勝的方法,連天人、天神也沒有辦法教我們!雖然很多人羨慕神、崇拜神,覺得祂們有神通、有能力,但是,他們缺乏聽聞教法的福報,沒有如此殊勝的訣竅,所以還在三界輪迴中,只是暫時居於比人類較高的境界而已,一旦福報用盡,神通自然消失。所幸,我們有機會接受如此正確教法,可以隨時應用這麼殊勝的訣竅,達到究竟的結果,若不及早使用就太可惜了!
做任何善事,不論大小,配合自己的因緣盡力而為,但是,一定要具備這三種訣竅功德。燃一盞燈、點一炷香,若具備此訣竅,所點燃的光明或散發的香味,不是只有眼前的供養物,而是如所有眾生般的數量,因為內心的出發點是為了所有的眾生能解脫痛苦、消除煩惱、清淨業障、獲得佛果……諸佛菩薩最愛的是眾生,幫助眾生達到平安快樂,就是令一切諸佛歡喜的功德源。我們點幾百、幾萬盞燈時,就已覺得很了不起,若一盞燈變成眾生數量般的燈,功德更無法形容。如此不可思議的方法和訣竅,唯有 釋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中方有,當認真如實實踐,才不辜負此殊勝教法。
了解正確教法的內容不需花很多時間,卻常有人藉口沒有時間、沒有空,等以後有時間再好好地實修……這是自欺欺人的說法,這種人永遠沒有時間累積善事,第一個原因是:他的想法、習氣沒有方法可以改正,第二個原因是:存著這種想法的人障礙更多,因為障礙善事的有形相、無形相眾生都會與他相應。所以,好好想清楚!時間要自己掌控;否則,反受時間控制的時候,就會像飲酒而變成酒精控制神識的人,直到斷氣都沒有時間累積善事,若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時沒做善事,斷氣以後更不可能有機會。我們現在雖然身在輪迴中,無法自在地控制自己的心,但是,相對於其他眾生或中陰身的眾生,此時的人身則非常自由、自在,如果連抽空聽聞、實修教法的時間都很困難,遑論斷氣以後隨業力飄蕩的心識啊!這樣托辭浪費寶貴的時光很不值得、也很不智。
以下進入綠度母的實修。關於綠度母的來源,過去已闡述過,大家也有相當的了解,只是提醒一點:諸佛菩薩們在成就上沒有差別,皆有無限的智慧、無限的慈悲,無限的慈悲有無限的加持,無限的加持有無限的功德,無限的功德有無限的事業,無限的事業具有長期、普遍、天成的特性。但是,當祂們不同的發願而獲得圓滿的果位時,事業力則配合祂們的發願而有所不同,所以,發展出不同的利生事業。
綠度母因為特殊的發願,其事業的功德、加持,是集一切諸佛事業的功德。佛經中關於綠度母的來源,大部分見諸密續的記載,大乘教法則未見提及。密續中的外密續、內密續、無上密續,對綠度母的來源都有不同的解釋,這並不代表每部經典所指的綠度母不一樣,就像釋迦牟尼佛陀在印度時,在不同化機的因緣下,同一時間中,有些弟子見到佛陀靜坐,有些弟子見到佛陀傳法,有些弟子見到佛陀經行等等,配合因緣自然顯現佛陀的無限智慧與無限的事業,這就是天成、普遍、長期的事業之功德。
所以,同樣講述綠度母的來源,外密續云:綠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有些續中說是觀世音菩薩的牙齒而化現;有些續則說是觀世音菩薩的眼淚而化身;有些續說是觀世音菩薩智慧意的化身。內密續云:綠度母即是三身佛,法身時祂是般若波羅佛母或普賢王如來佛的佛母;報身時祂是五方佛其中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佛母;化身時是二十一度母、八大救難度母、十六救難度母等。
綠度母是完全、究竟三身佛成就的事業相,顯現為綠度母的智慧身,所以祂的特別加持力就是圓滿救苦救難的事業。綠度母的加持力非常強,適合當代眾生修持,尤其時值末法,眾生障礙熾盛,疾病不斷,所以,我們應常祈請綠度母,唸誦綠度母修持儀軌和心咒,為了所有眾生的業障、障礙、煩惱、疾病完全清淨消除,獲得綠度母的加持,以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位……如此發願而實修綠度母。
按照佛像卡片後面簡短的儀軌,前面四句是皈依與發菩提心,這表示今天實修的法是釋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且屬大乘的教法。以上是前行的部分。
皈依及發菩提心時,在前面虛空中觀想綠度母就是一切諸佛三寶的總集,我們和所有的眾生們,從今天開始到成佛為止,皈依三寶的總集──綠度母,為了所有眾生們能解脫三界輪迴的痛苦,獲得究竟成佛,我至心皈依綠度母。並依此發願而實修綠度母。
前行之後是正行的部分。先唸誦綠度母的祈請文,此二句非常殊勝且傳承時間非常近,是第一世敦珠法王親見綠度母的智慧身時,由綠度母直接傳授,如此近傳且具有大加持力的祈請文,需唸誦十二遍。然後,開始唸誦綠度母的心咒。唸誦心咒時,盡量觀想前面虛空中綠度母的智慧身,流下智慧的甘露,所有的眾生們接受到甘露,清淨他們的身、語、意,獲得綠度母共和不共成就的加持。甘露降下時,盡量觀想如普澤十方的細雨般,柔軟而廣遍,不論誰接觸到、看到、碰到、嚐到、聞到智慧的甘露,都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得到大樂智慧……(具備如此功德即是智慧的甘露)。以上是正行的部分。
唸至一定時間後,接著是靜坐和後行功德迴向的部分。現在大家一起唸誦。(持咒至一定時間或數量)
接下來觀想:前面所觀想的綠度母智慧身,融入我們自己,然後,我們的普通身、語、意與綠度母的智慧身、語、意,成為無二無別,在此情況下,盡量自然放鬆靜坐。
最後是功德迴向。今天唸誦綠度母的功德,祈請綠度母的功德,觀想綠度母的功德,自觀綠度母靜坐的功德,與我們自己過去、未來、現在所累積的功德,以及十方諸佛菩薩、羅漢、持明、成就上師們的無限智慧而來的功德合在一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就像釋迦牟尼佛陀、八大菩薩、十八羅漢、六莊嚴、八十成就、持明、成就上師們,如何將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我們也如是迴向,不執著自己、不執著他(即迴向的對境)、不執著功德,完全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所有的眾生們收到我們的功德,消除他們的業障,清淨他們的煩惱,能夠脫離三界輪迴的苦海,獲得究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