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紀念佛學院是創辦人暨院長 耶謝桑波仁波切,為了續佛慧命、實現上師預言與紹隆蓮師佛陀志業,特別是弘揚寧瑪巴傳承法脈中敦珠新嚴藏法,利益有緣眾生學習正知正見的珍貴教法,所發願力而創辦的佛學院。
在遵循尊貴的上師法王董瑟聽列諾布仁波切之預言及鼓勵下,以尼泊爾為根據地,開始弘揚自己所學及證悟,利益有緣眾生。在一次印度傳法中,當地居民對敦珠法王傳承具強烈信心,並感佩仁波切的佛學涵養與德行,請求依止座下長期學習佛法。雖然仁波切喜歡自在隨緣渡化有情,但也不忍心拒絕大眾至誠懇切的期盼,於是首度接受弟子依止,此亦播下了創建佛學院的善緣種子。
唯有依靠佛陀教法,才能根本徹底解決眾生的痛苦、煩惱,因為佛法是遍知諸法實相的釋尊,為了調伏眾生內心痛苦及煩惱所宣講的無量法門,是三寶中的「法」寶。要讓佛陀的教證二法永存世間,必須透過教授、聞思與實修,所以僧寶是負起傳遞佛法慧命的唯一人選。因此,仁波切將僧眾教育列為所有佛行事業的第一優先,因為沒有完善的僧眾教育,就沒有優良的佛學師資,珍貴教法亦成空谷絕響;縱有宏偉的寺院、莊嚴的寶塔,釋尊的無上教法也難以留存世間,遑論利益眾生。因此建立佛學院是培育僧伽、永恆延續珍貴佛法的殊勝途徑。
過去,在印度、尼泊爾、西藏有許多可供建立大道場的具加持聖地;如今,因時代變遷和衰敗,這樣的地方越來越難覓得,昔日的寺院蘭若有些早已名存實亡。懷著不忍聖教衰的心情,仁波切積極在尼泊爾的首府加德滿都,尋找興建佛學院的吉祥地。不久因緣成熟,並選定一九八八年藏曆九月二十二日釋迦牟尼佛陀天降日,正式破土籌建傳習珍貴教法的處所。
緬思遙想這段保存顯密佛法、澤披後世萬代的燦爛歷史:「西元第八世紀,偉大的蓮花生大士、寂護尊者(堪布菩提薩埵)及法王赤松德貞,為廣泛弘揚釋迦牟尼佛的顯、密教法於西藏,創建雪域首座佛寺──桑耶寺,並在此寺中,從印度請來一百零八位班智達(學者),以及在藏區的毗盧遮那、嘎哇巴借、覺繞魯義嘉辰等等大譯師,共同將所有的經續譯成藏文,令佛教在西藏的興盛遠勝於印度。」仁波切為紀念前譯派大師們的大恩德,故將佛學院命名為「桑耶紀念佛學院」。
桑耶紀念佛學院座落於兩處世界聞名的幾千年佛教聖地──「滿願舍利塔」與「消業障自然舍利塔」之間。在桑耶紀念佛學院,耶謝桑波仁波切於前後不同時期,敬邀多位上師親臨,賜予佛學院僧眾們灌頂、口傳、講解教法與加持。先後蒞臨的上師有:紐修堪法王、董瑟聽列諾布法王、德珠千法王、堪千圖滇仁波切、阿拉興卡法王、吉美噴措法王、敏珠林法王、達隆哲珠法王、貝諾法王、舵芒揚唐法王及三世敦珠法王等。
佛學院的課程中,學前教育為八年,加上九年正式義理課程及三年閉關實修,圓滿完整正式師資的培養,至少需歷時二十年。八年的學前教育期間,須完成藏文母語的聽、說、讀、寫及壇城佈置、朵瑪製作、修法等基礎內容,才能進階研習為期九年的正式義理教育課程:從入菩薩行論根本到大幻化網大綱──明精義論等等廣泛深奧的顯、密教法,並以敦珠新嚴藏法傳承的教法為主要內容,循序漸進、考核嚴謹。對培育僧才的重視,可在仁波切所著的《三學寶庫》一書中 (藏、中、英合版)得知一二。桑耶紀念佛學院已成為此傳承的精神指標,也是尼泊爾著名的佛學院之一。
佛學院創立至今已繁花盛開、結實纍纍,歷年來已培育出數十位完成義理課程和三年閉關實修的具格堪布及洛本,皆陸續應邀至世界各國傳揚佛法。他們除了榮膺教授佛法的資格外,更肩負著延續佛法慧命和傳承法脈的責任,這正符合仁波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