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暇滿人身的困難度,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論:
一、就「因」的難得而論,這種的人身是因為過去多生累世中發願行善,累積許多福德資糧,才有今日這個結果——獲得珍貴的人身, 接觸三寶、學習正確的教法、接受不斷傳承而來的訣竅。
二、藉由「比喻」,思惟如何難得。佛經上說:拿幾百斤的豆子不斷地丟到牆壁上,最後可能只有一、兩顆豆子附著在牆壁上, 但是暇滿人身較此更難得。還有很多例子或歷史典故,都可做為暇滿人身之喻。
三、就「數目」上的難得而言,佛陀曾說:如果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眾生的數量像沙漠中的沙子一樣的多,則天人道與人道僅僅如指甲上的沙粒一般的少。 在數目上相對這麼少的天人和人之中,擁有暇滿(八暇、十圓滿)人身,又有機會接觸三寶,接觸三寶後又能實際學習正法者則更為稀少,如白晝之星辰。 詳細觀察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之中,擁有 釋迦摩尼佛陀教法的國家有多少?在這些國家中,真正接觸 釋迦摩尼佛陀教法、相信正法的人又有多少? 對正法生起信心,而且得到正確的訣竅後,有實際學習因緣的人又是多少?相信是少之又少。
細細思惟後,我們一定能夠體會暇滿人身為什麼如此珍貴。最難能可貴的是,唯獨人身有資格超越三界輪迴的痛苦,過去諸佛是以暇滿人身的身份示現成佛的, 現在的 釋迦摩尼佛也是,未來諸佛也不例外。
既然藉由人身可以做殊勝的、超越三界輪迴之事,就不該將生命浪費在普通的、短暫的世間法事業中,這並非意味著要完全捨棄世間俗務, 而是提醒自己應投注更多的心力在有益於長遠未來解脫輪迴之事。
當我們真正了解人身難得的意義時,自然會減少對此生利益的執著,執著的習氣減少了,煩惱、痛苦自然會減少。這是上根器者、下根器者、中等根器者都需要的思惟方法, 所以稱為「共加行」。
了解無常的「訣竅」有兩個方法,一是從外界萬物的變動觀察這個世界「五大」(五種元素)的成、住、壞、空等現象來了解無常; 二是從內部眾生的生、老、病、死來了解無常。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有生必有死」的概念上,而更要銘記在心的是:無常沒有固定的時間、沒有固定的地方、 沒有固定的因緣,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龍樹菩薩有云:明天或下輩子何者會先出現?誰都無法預料。我們一口氣吐出去,還有機會再吸進來, 這中間沒有出現「無常」是很殊勝的。一旦出現「無常」的時候,不論我們有多大的權力、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財產、盡多大的努力,都無法挽回。
無常迅至之時,只有 釋迦摩尼佛的教法,和自己對佛的信心,以及實修的功德,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財產、能力。真正體會箇中深意時, 並非不相信或不需要世間的親友和一切人際關係,而是會徹底明白:一切萬物絕非如我們想像般真實可靠,實際上是無法永久依賴的,隨時會變遷消失的。
將「無常」的意義深值內心之後,對萬物執著的習氣將會減少,當執著的習氣減少的時候,內心的煩惱自然隨著減少。 了解無常之後,只要不斷努力實修 釋迦摩尼佛的教法,我們必能超越無常,達到經書上所載的:「不生不滅」的成就。
釋迦摩尼佛陀的教法中,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因果業」。除了知性上的了解,若能加以如實觀察直至生起確信,行為自然會受到導正,行為正確自然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這就是深入了解因果業的目的與重點。
以上這四種思惟方法,為我們揭示外界的實際情況,以及有助於去除對今生與來世的執著,這就是四轉心法的真實意。如果真正實際觀察、思惟,因而安住於教法的要義, 我們的內心一定會生起正確的出離心,建立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基礎」 ,大圓滿加行的「共加行」部分,也就是「四轉心法」,四種將我們的心正確地轉向佛法道上的方法。 這四種方法不僅只是沿襲下來的傳統,更是依據佛陀經書上所講的內容,歸納所得的訣竅。
相同的內容並非僅見於西藏的藏傳佛教,也非獨存於寧瑪巴(前譯派)的傳承法教,其他傳承如薩迦派的「遠離四種執著」也提出:執著今生非佛徒。 如果不了解「暇滿人身難得」以及「諸行無常」,將對今生所見所聞的世間法產生執著,透過這兩種思維,必有助於去除對今生的執著。同樣的, 嘎舉派的傳承中,密勒日巴的大弟子-達波(岡波巴),他所寫的「解脫莊嚴論」裡也提到:人身難得與無常。嘎當派阿底陝尊者的「菩提道炬論」, 和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論述的上、中、下三種根器的修行次第,對於下根器調伏自心的方法,也涉及人身難得與諸行無常。 由上所述可以得知,只是名稱不同,實際上內容是一樣的。
接下來,後兩種方法──了解「因果業」和「輪迴苦」,是去除對來世執著的對治之道。其他傳承的教法有云:執著輪迴非出離。 如果執著輪迴與來世,內心無法呈現真正的出離心;如果內心沒有真正的出離心,就形式上可以行禮如儀,但是實質上並沒有圓持任何戒律。
佛陀教法總括為經、律、論,「大藏經」總共有一百零三部,在戒律方面的經書有十三部,這十三部的內容所講的就是“七別解脫律儀”------比丘、比丘尼、沙彌、 沙彌尼、優婆塞或男居士、優婆夷或女居士、正學女即介於具足比丘尼和沙彌尼中間戒之女性,而受這些戒律的資格必須具有正確的出離心。 欲令內心呈現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唯有了解因果業、了解輪迴苦。尤其「因果業」的部分,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中最主要的關鍵,並且屬於世間的教法。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有世間及出世間的教法,欲透過實修來了解這些教法的內容,一定要具備「見」、「道」、「果」的訣竅。 就「見」而言,初學之時,首先要了解佛陀經書裡所揭示的世俗正見。所謂的世俗正見就是因果業循環的實際情況。雖然,每個宗教都各一套因果業的法則, 但是所論述的方法與內容是不是正確,則更為重要。像前面曾經講過的「殺生供神可達到平安、快樂」這類宗教的教義認為:平安、快樂的因就是令神祇滿意的行事, 甚至供養殺生的血肉。但是,這並不是實際的因果法則。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因果業則是:若希望達到平安、快樂,唯有行善、不傷害任何眾生,而且心存善念、行有利於眾生之事,就是真正的善事,這才是平安、快樂的來源。 不想要痛苦煩惱,唯有杜絕任何形式的惡業,因為惡業不僅傷害眾生,而且使自己的內心煩惱、不平靜,這種行事就是煩惱、痛苦的來源。因果業的實際情況, 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我們無法從其他宗教或哲學得到清楚的了解,佛陀所揭示的因果業實際情況,就是世間的正見。
如果了解因果業的循環,內心自然而然對佛陀一定會呈現出正確的、堅定的信心,因為這是真實無誑的,更會非常感恩釋迦牟尼佛,因為祂讓我們了解平安、快樂的真正來源。 堅定的信心是所有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基礎,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習佛法的過程,需要三寶、諸佛菩薩的加持,才能消除內心的障礙、業障,才能更進步、更上一層樓。 若要諸佛菩薩的加持進入我們的心中,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內心有沒有正確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是得到諸佛菩薩加持的來源。諸佛菩薩的加持沒有任何限制, 端賴個人對諸佛菩薩信心的強、弱差別,因而有加持強、弱的結果。
有些人可能想:加行只有學習密法的人才需要。絕非如此!雖然加行的教法屬於密法的部分,但是它涵攝小乘、大乘、金剛乘教法的內容,
金剛乘之中又分為外密、內密、無上密,總共九乘的教法。「四轉心法」屬於「外共加行」,用以調伏我們的心,轉向佛法的道上,產生正確的出離心,
這是進入釋迦牟尼佛教法的任何法門,不論小乘、大乘或金剛乘,所需的共同基礎,因為內心不具有真正的出離心,就無法受持「別解脫戒」、「菩薩戒」、
「金剛戒」,所以出離心是一切戒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