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繼「皈依」及「發菩提心」之後,接著是「金剛薩埵法」,然後才是「獻曼達」; 敦珠法王傳承的新巖藏加行短軌, 則是先有「獻曼達」,然後才是「金剛薩埵法」。先後次序的不同並不會有修持上的差別,以下就依照一般的次序進行講解。
「加行」雖然屬於密法,但是它的內容具足了「小乘」、「大乘」到「金剛乘的最頂級——大圓滿法」的加行。前面已經講完小乘、大乘教法的前行內容, 從金剛薩埵法開始,將進入密法無上密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加行。
「金剛薩埵法」是消業障的殊勝方法。特別當我們進入釋迦牟尼佛陀教法的法門,受「別解脫戒」、「菩薩戒」、「金剛戒」之後,必須持守戒律的清淨而實修, 才能獲得一切“共” 和“不共”的成就,因為,戒律就像教法的命一樣重要!一般的初學者,尤其是身處於現今五濁惡世、末法時代的眾生,內心充滿許多煩惱、雜念, 難免因為不明白、不小心等因素,稍一不慎而失毀戒律的清淨,產生障礙,無法獲得成就。「金剛薩埵法」就是消除這些障礙及業障的最殊勝方法。
金剛薩埵在行菩薩道時曾發願:「只要聽到祂的名字,就能完全消除業障,未達到這樣的能力之前,誓不成佛。」立下宏願之後,不斷累積福慧資糧, 最後圓滿成佛者就是金剛薩埵,所以祂具有消除業障的特別能力。
一般的佛教裡(就顯宗而言),為什麼不曾聽過金剛薩埵本尊或金剛薩埵?其實,八大菩薩中的普賢菩薩就是金剛薩埵。提到菩薩的時候, 大部分人的觀念認為:菩薩的成就、智慧尚未達到如佛陀般圓滿。但實際上菩薩有兩種,一種是「果」的菩薩,另一種是「道」的菩薩。如八大菩薩是「果」的菩薩, 早已成佛,只是示現為菩薩的身份行利他事業。例如文殊菩薩是一切諸佛智慧的顯相;觀世音菩薩是一切諸佛慈悲的顯相;金剛薩埵是一切諸佛能力的顯相; 彌勒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五佛等等。由此可知,雖然稱呼上是菩薩,實際上祂的成就和佛沒有差別。「道」的菩薩是成就初地到十地果位, 或者是大乘的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的菩薩們。
消除業障是金剛薩埵本尊因特別發願而成就的事業能力,我們若能誠心懺悔,向祂祈求消除業障、煩惱,一定能如願! 但須具備佛陀在《大寶積經大乘十法經》中所云的四種對治力來懺悔,眾生如須彌山般高大、堅固,如海洋般深、廣,如微塵數般眾多的業障,才能完全消除。
這四種對治力是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返迴對治力、現行對治力。
「外所依對治力」就是在自身的頂上觀想金剛薩埵本尊,並在本尊的心中觀想咒輪等等,以祂作為懺悔的對象。觀想時,盡量觀想一個清淨無染的智慧像,而不是如照片或唐卡中平面的法相,前面有、後面沒有影像,也不是像銅質、金質、木頭般堅硬的法像,亦不是平凡肉身般的顯像。詳細的觀想內容在實修的時候,會更詳細講解。
「內所依對治力」就是發菩提心:是為了所有的眾生,消除各式各樣的業障、疾病、煩惱、障礙、魔障、習氣障等,並達到如金剛薩埵本尊般的成就而修。
四種對治力是完全清淨、消除業障的特別關鍵,具足這四種對治力來懺悔,必能淨除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