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佛法開示

仁波切說故事-乞丐老媽媽的隨喜
乞丐老媽媽的隨喜

善事惡行因果業 身語意念能造作 隨喜他人善惡業 功德業果如親為

「獻曼達」是累積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最殊勝的方法。 累積可區分為四種:未做無累積、未做有累積、有做有累積、有做無累積。

未做無累積,是指沒有接觸過宗教、不做任何善事的眾生,他們當然不會累積任何福德和智慧資糧。

未做有累積,是指有正確的觀念,了解佛法,即使自己沒有能力做善事,但若以歡喜心、信心隨喜他人的善行,也會累積做善事的功德。經典記載,佛陀在印度的時候,與前述吉生同時期的一位國王,有一天供養佛陀與五百阿羅漢午膳,用完餐後,要迴向功德時,佛陀問國王:「可否以今天累積功德最大者的名義,進行功德迴向?」國王心想:他是今天的功德主,所以非他莫屬,於是歡喜答應了。

但佛陀在迴向時所稱呼的並不是國王,而是不曾聽過的名字。迴向結束後,國王非常詫異,但不敢直接問佛陀原因,而轉託阿難陀尊者向佛陀請示。佛陀開示:當佛陀與阿羅漢用完餐後,國王將剩餘飯菜分給乞丐,其中有一位老媽媽,發自內心隨喜讚嘆國王供養佛陀和眾阿羅漢的功德。她想:國王在前世一定做過許多的善事累積福德資糧,才有今天的大福報;而自己在過去生必然沒有做過什麼善事,所以今日淪為乞丐。若將來有能力,願全心護持佛陀與阿羅漢,直到成佛為止。她以清淨心、信心和完全隨喜的心如是發願、祈請。雖然國王是請供的功德主,但就累積福德資糧而言,乞丐老媽媽卻遠勝於國王。

因此可知,做任何善事,訣竅有二。一為內心的出發點必須是清淨正確的;二是各種能累積福德資糧的方法。隨喜功德雖無實際的善行,卻也能累積功德。但要注意,隨喜正面的善行可以累積功德,隨喜負面的惡行,卻會形成共業。譬如,有十個人同意殺一隻動物,這十個人都背負殺生的果報和業力,所以千萬不要隨喜負面或造業的事。

有做有累積,就是行事上做善事,內心也是以清淨正確的心、菩提心、出離心、信心為基礎行善,做正確的功德迴向,此即有做有累積。

有做沒有累積,就是表面上做善事,但不了解真實意義,只當作一種傳統或習俗,或是為了博得他人的讚美、尊敬…等不正確的觀念所做的偽善,實際上沒有累積任何功德。

加入好友

仁波切佛法開示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