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佛法開示

耶谢桑波仁波切-大圆满加行《伍》献曼达
大圆满加行《伍》献曼达

闻法动机

前几期已经依序讲完大圆满加行──皈依、发菩提心和金刚萨埵法的内容,继续讲解“献曼达”之前,再次强调:正确的出发点对学佛闻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正确的出发点是:为了所有遍满虚空的法界众生,离开三界轮回的痛苦,达到究竟成佛,所以我们接受珍贵的教法,仔细听闻法义并实修,当我们达到成就时, 愿效法诸佛菩萨的利他大愿,直到永断轮回。如是思维发愿,并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此生将因与三宝结缘的不可思议功德,得以自利利他。

如果未接受教法,仅仅与三宝结缘的功德也是非常广大。释迦牟尼佛值世的印度,境内小国林立,大多数的国王信仰佛教,那时代有能力供养佛陀和众阿罗汉用餐的只有国王。 有一次,有位名叫吉生的人,发心供养佛陀和五百阿罗汉午膳。吉生既不是国王亦非宰相,为何有如此大的福报及财富能行广大的供养? 阿难陀尊者及其他阿罗汉们用尽神通也无法知道其善因来源,所以请示佛陀。佛陀开示:久远劫前,吉生原本是一只出生在畜生道的猪,有一天遇到很多狗追咬它, 逃命的时候不经意绕了舍利塔一圈,虽然没有绕塔之意,却因此与舍利塔结缘,播下了善根的种子。因为和三宝结缘的功德慢慢增长,今世因缘成熟,具足福报和财富,广行善事。

经云:一入耳根永为道种。意思是:听闻佛法,即使只是耳朵听到声音,也能令无穷无尽的轮回解脱有期。佛法难闻今已闻,应该认真看待这美好的因缘, 尽量在忙碌的世间活动中抽出时间实修正法,否则,因缘错失了难再复!若只追求短暂的平安、快乐,因而失去永恒的平安、快乐,是非常愚昧的。

一般人认为生命很长,但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有如在虚空中伸出自己的食指宽度般而已,而食指左边的空间,就如同过去无始以来不断的生死。 如果今生没有好好把握,实修佛法,来世就会如食指右边的空间,无尽的轮回。

人生是短暂的,而轮回是漫长的,要永远的平安快乐,或者延续旧习继续烦恼痛苦,关键在于此刻的宝贵人身。此一暇满人身可以决定未来,往上提升或向下沉沦!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具格上师今已遇、正确诀窍今已获、无碍实修即可行,如是因缘成熟,资格、条件具足的时候,解脱的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应为自己长远的未来着想。若能抽空实修,我确定永久的平安快乐终将到来。因为我们的传承法脉,自初佛普贤王如来佛,直到现在的根本上师,是从未中断成就的传承, 接触如此殊胜的传承,就具有从未中断成就的加持与诀窍,加上自己的信心、努力与耐心,一定会达到像过去传承上师一样的成就,解脱轮回,得到永远的平安快乐。 如此思量,我们将可判别何者重要、何者受用无穷,而哪些只是暂时性的快乐。但这并不意味我们需要放弃世间的一切, 关键只在于转变自己的思想──随时观察内心的变化,将平时不好的习气、念头,转变为正确的观念、态度。如此反覆练习, 不必担心会影响平常的生活,因为只需转变我们的心。

累积福慧资粮的殊胜方法─献曼达

“献曼达”是累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

累积可区分为四种:未做无累积、未做有累积、有做有累积、有做无累积。

未做无累积,是指没有接触过宗教、不做任何善事的众生,他们当然不会累积任何福德和智慧资粮。

; 未做有累积,是指有正确的观念,了解佛法,即使自己没有能力做善事,但若以欢喜心、信心随喜他人的善行,也会累积做善事的功德。 经典记载,佛陀在印度的时候,与前述吉生同时期的一位国王,有一天供养佛陀与五百阿罗汉午膳,用完餐后,要回向功德时, 佛陀问国王:“可否以今天累积功德最大者的名义,进行功德回向?”国王心想:他是今天的功德主,所以非他莫属,于是欢喜答应了。

但佛陀在回向时所称呼的并不是国王,而是不曾听过的名字。回向结束后,国王非常诧异,但不敢直接问佛陀原因,而转托阿难陀尊者向佛陀请示。 佛陀开示:当佛陀与阿罗汉用完餐后,国王将剩余饭菜分给乞丐,其中有一位老妈妈,发自内心随喜赞叹国王供养佛陀和众阿罗汉的功德。 她想:国王在前世一定做过许多的善事累积福德资粮,才有今天的大福报;而自己在过去生必然没有做过什么善事,所以今日沦为乞丐。 若将来有能力,愿全心护持佛陀与阿罗汉,直到成佛为止。她以清净心、信心和完全随喜的心如是发愿、祈请。 虽然国王是请供的功德主,但就累积福德资粮而言,乞丐老妈妈却远胜于国王。

因此可知,做任何善事,诀窍有二。一为内心的出发点必须是清净正确的;二是各种能累积福德资粮的方法。 随喜功德虽无实际的善行,却也能累积功德。但要注意,随喜正面的善行可以累积功德,随喜负面的恶行,却会形成共业。譬如,有十个人同意杀一只动物, 这十个人都背负杀生的果报和业力,所以千万不要随喜负面或造业的事。

有做有累积,就是行事上做善事,内心也是以清净正确的心、菩提心、出离心、信心为基础行善,做正确的功德回向,此即有做有累积。

有做没有累积,就是表面上做善事,但不了解真实意义,只当作一种传统或习俗,或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赞美、尊敬…等不正确的观念所做的伪善,实际上没有累积任何功德。

献曼达的三种圆满诀窍

“献曼达”的意义:献是供养,曼达是梵文,译为坛城。如同忏悔时需具足四种对治力的诀窍ㄧ般,供养时,也应具足三种圆满的诀窍:第一个圆满是“所依圆满”, 供养的对象是诸佛菩萨。第二个圆满是“供品圆满”,供养的物质是圆满的。意指来源正确、非经造业而得、不是使用剩余的物品…等。第三个圆满是“出发点圆满”, 供养的动机或出发点是圆满的而且具有菩提心,没有勉强、不舍、吝啬、碍于人情或与他人比较的心态,或为自己另有所求等,出于自私心的供养。 具备三种圆满的诀窍而供养,就是累积福慧资粮最殊胜的方法。

外内密三种献曼达

献曼达又可分为“外”的方式、“内”的方式和“密”的方式。

“外”的献曼达方式:传统以结曼达的手印或使用曼达盘,代表坛城。坛城又可分为法身佛的坛城、报身佛的坛城、化身佛的坛城。分述如下:

法身佛的坛城:手印代表初佛普贤王如来佛或法身佛的五种智慧。

报身佛的坛城:手印代表五方佛的坛城。中间是毗卢遮那佛的坛城、东方是不动佛的坛城、南方是宝生佛的坛城、西方是阿弥陀佛的坛城、北方是不空成就佛的坛城。

化身佛的坛城:在ㄧ般的献曼达供养文中所提到的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称之为化身释迦牟尼佛的坛城。

“外”的献曼达方式是观想:须弥山及四大部洲等献曼达,虚空遍满着天人、龙王及人道所有的殊胜供品,这是外的献曼达方法。

“内”的献曼达方式:我们的身体里有诸佛菩萨的坛城,根据续部所述,五蕴就是五方佛,与身体组成有关的五大就是五方佛的佛母, 八识就是八大菩萨等等,以这种清净的观想,就是内的献曼达方法。

“密”的献曼达方式:如果曾接受过静坐法教的指导,当我们静坐、心放松自然的时候,平常内心所有负面的显现,当下都回归到心的本来面目─明智慧, 这个本来智慧的光明是究竟的坛城,所以,心放松自然的方式是“密”的献曼达。

“密”的献曼达是究竟累积福慧资粮的方式,因为在放松的过程中,了悟心的空性能累积智慧资粮,而了悟心的智慧明,将累积福德资粮,所以心自然放松的刹那中, 能究竟累积福慧资粮。

有些论典提到四种献曼达,有外、内、密和真如献曼达。其实“密”和“真如”的真实本意是ㄧ样的。

; 至于如何实修?传统的方法是先准备坛城,或者在自己实修的地方,设置三宝的所依。三宝的所依分别为:“佛”的所依,以佛像、唐卡、法照为代表; “法”的所依,即经书;“僧”的所依,如舍利塔等。若无设置,则按照自己传承实修的加行仪轨,以皈依境为所依,没有皈依境者,可供莲师或上师的法照来代表一切。 如果经济许可,准备八供杯或供养干净的水、水果等。

献曼达实修的讲解,在每个星期五的加行实修或个别实修指导时,会有详细的解说。

献曼达与六度波罗密

献曼达──累积福慧资粮的最殊胜方法,自然具足六度波罗密的功德:供养珍宝或其他物质,是“布施波罗密”;供养时,没有任何吝啬和执着等烦恼, 欢喜并充满菩提心,是“持戒波罗密”;供养过程忍受任何苦行等障碍,就是“忍辱波罗密”;没有懈怠、偷懒,努力不断实修供养,就是“精进波罗密”; 专心观想清楚,就是“禅定波罗密”;清楚明白外、内、密献曼达的意义、功德,就是“智慧波罗密”。

正确的献曼达具足一切累积福慧资粮的方法。所以,大乘的五道十地一切成就的来源就是六波罗密。


加入好友

仁波切佛法开示


加入好友